近日
曹妃甸湿地频频出现
南迁候鸟的身影
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这里逐渐成为鸟类补给、休憩
甚至驻留的家园
下面就跟随小编欣赏鸟儿的身影吧~
「东方白鹳」
象征着圣洁和忠诚的东方白鹳属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世界仅存3000只左右。
东方白鹳在我国东北中、北部进行繁殖,在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越冬。曹妃甸是其迁徙过程中的重要驿站。每年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鱼虾资源丰富、栖息环境安全的曹妃甸湿地都会吸引大群的东方白鹳在此长时间停歇,为接下来的长途跋涉储备养分。
「白枕鹤」
白枕鹤是优雅的大型涉禽,湖畔洼地、河岸边的草甸都有机会看到它们觅食的身影。白枕鹤的繁殖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国外的蒙古东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冬地在我国以鄱阳湖周边为主的长江中下游。
虽然白枕鹤也吃一些动物性食物,比如鱼虾、昆虫等,但它们还是主要以植物为食。每年10月份左右,白枕鹤会跋涉数千公里从繁殖地前往鄱阳湖等地越冬,飞行“强度”极大,每天行程65~450km。连续飞行数日后,它们会选择远离人烟的“驿站”做短暂停留休整,曹妃甸湿地就是其中一站。
「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体型较大,体长1.25米至1.5米,最明显的特征是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雄鸟浑身雪白,脖颈细长,头顶至脖颈呈淡棕色。目前,疣鼻天鹅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疣鼻天鹅可谓最好的“环评师”。它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极为苛刻,通常选择水面宽阔、人为干扰少、水质好、食物丰富的水域栖息,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区域极为有限。它的出现,成为曹妃甸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最好证明。
「赤麻鸭」
赤麻鸭体型较大,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kg,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赤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当繁殖地的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成群从越冬地迁来,10月末至11月初又成群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多成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常常边飞边叫,多呈直线或横排队列飞行前进。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在停息地常常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更大群体。
「白鹈鹕」
白鹈鹕是大型水禽,体长140-175厘米。体形粗短肥胖,颈细长。通体白色。嘴长而粗直,铅蓝色,嘴下有一橙黄色皮囊。繁殖羽头后部有一簇长而窄的白色冠羽。黑色的眼位于粉黄色的脸斑上极为醒目。胸有一簇黄色长的披针形羽毛。常成群生活。善飞行,亦善游泳,在地上亦能很好的行走。白鹈鹕春季于3-4月,秋季于9-10月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迁徙。
白鹈鹕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常见鸟类,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如今野外数量已十分稀少。2021年,白鹈鹕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成为一级保护动物。
白鹈鹕的造访,对曹妃甸湿地来说可谓喜上加喜。
「丹顶鹤」
丹顶鹤,俗称仙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是东亚地区特有的鸟种,是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喜欢栖息于芦苇或荒草的沼泽地带,是杂食性动物。成年丹顶鹤一般体长160厘米左右,翅膀展开有240厘米,体重约7000-10500克。
春季于2月末3月初离开越冬地迁往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
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滦河入海口西端、曹妃甸港以北的渤海湾北岸,面积10081.4公顷,鱼虾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重要的候鸟停歇地,每年鸟类迁徙季节云集到此的鸟类达数百万只。
近年来,曹妃甸区不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有序推进湿地恢复、生态补水、增殖放流等工作,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来此迁徙的珍稀鸟类数量显著增长。截至目前,曹妃甸湿地保护区内共发现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鹈鹕、遗鸥、黄胸鹀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