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只亚成体白尾海雕在南湖公园飞翔的画面被生态摄影师捕捉到镜头中,这是近年来该地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在此越冬。进入冬季以来,南湖迎来了一批批特殊的“客人”——越冬野鸟。据最新观测数据显示,共有90种野鸟选择在此度过寒冬,这里俨然成了它们的乐园。
南湖公园改造前是开滦矿区130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区,1976年唐山大地震又加剧了地面塌陷。1996年底,唐山市秉持“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理念,启动大面积生态修复工程。经过系统性治理,曾经的垃圾深坑蜕变为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近年来,南湖凭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众多候鸟栖息越冬。观测记录显示,来此的珍稀物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秃鹫、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鵟、白尾鹞、红隼等猛禽。此外,骨顶鸡、苍鹭、翠鸟以及山雀、燕雀等常见候鸟也在此栖息,或水面嬉戏,或枝头鸣唱,为冬日南湖注入盎然生机。
生态专家指出,鸟类对生态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其栖息地选择直接反映区域生态质量。唐山冬季地处北方寒冷地带,何以成为候鸟越冬“驿站”?记者多年调查发现,南湖冬季水域不冻,水体中丰茂的水草、鱼类资源,加之林间植物种子,构成稳定的食物链;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日益强化的保护措施以及公众的鸟类保护意识提升,共同打造出南湖公园这一适宜候鸟越冬的生态港湾。
记者 徐慧 杜雯拓 吕光宇 张北男 闫军 摄影报道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震旦鸦雀展翅放歌。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在南湖上空展翅飞翔。 张晋东 摄
喜鹊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上演空战。
银鸥与南湖美景构成的和谐画面。
在林间穿梭的黄腹山雀。
北红尾鸲在灌木丛中寻找食物。
劈波斩浪的赤麻鸭。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等待伴侣的到来。
白鹭翩翩起舞。
雉鸡展示华丽的外衣。